在现代社会,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无线耳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随着移动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强,电池的能耗问题也逐渐凸显。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虽然方便,但也存在着线缆纠缠、充电口磨损等问题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,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充电方式。无线充电技术,又称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,是一种将电能通过无线传输的技术。它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源线和充电器,只要设备处于充电区域内,就能自动获取充电能量。
便捷性:无线充电技术省去了传统充电线缆的使用,用户无需连接和拔插充电线,只需将设备放置在充电区域内即可自动充电,极大地提升了充电的便捷性和用户体验。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:无线充电技术可以随时随地为设备充电,无需担心电量不足的问题,增加了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间和灵活性。
提高充电效率:传统有线充电过程中,由于电线和充电器之间的阻抗和能量损耗,充电效率较低。而无线充电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和共振传输等方式,能够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,提高了充电效率。
手机无线充FPC也紧随其后发展,但其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一些难题,接下来将从
精准、效率、散热三个方面来讲解车载手机无线充电三大痛点的解决方案,一起跟随深联小编看下去吧。
痛点一
精准:通过磁吸确保设备对齐
无线充电依赖于电磁线圈,充电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产生磁场并传输能量,手机或其他设备中的较小线圈会收集能量。线圈必须对齐,能量才能在它们之间传递。
手机无线充软板主要安装在中央储物盒、扶手箱位置,通过空间形状固定位置、通过花纹和材质增加摩擦力,也能够提高设备的定位精准性,但考虑到行驶过程中,车辆可能会遇到颠簸、转弯等复杂路况而导致设备位置偏移,磁吸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设备的稳定性。如果考虑到后装市场的支架式无线充电设备,磁吸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。
痛点二
效率:私有协议及新政策加速快充设备发布
Qi标准最初充电功率为5W,后续提升至7.5W、10W,而Qi2.0标准将充电功率提升到15W。2025~2026年,规划推出更快充电效率的25W、50W版本。
工信部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执行的《无线充电(电力传输)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》。其中显示,“移动、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,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-148.5kHz、6765-6795kHz、13553-13567kHz频段,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80W”。而早前在2021年2月,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起草的《无线充电(电力传输)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中,就曾强调无线充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50W,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无线充电产品的最高功率都没有超过50W的原因,尽管相关厂商早已经把技术卷到100W以上。或许在2024年9月以后,很快就能在市场上看到80W私有协议的无线充电产品了。
痛点三
散热:永恒的难题,物理降温仍然是主流策略
大多数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采用的是全桥内置MCU,内置功率管的SOC方案,该类方案会很容易出现发热问题。导热硅胶片、导热凝胶、散热孔、冷风散热装置是目前主要的车载无线充电模块散热策略。无线充电仓设置在中控台(分单/双侧)下凹的空间,开设散热孔,对手机与无线充电模块进行主动散热。理想24款无线充电板(50w),内部金属材质更多,且采用的风冷电扇,散热效果更好。
软板厂在尝试通过新材料的方式来应对散热问题。中科毕普拉斯的研究显示,在相同的无线充电工作条件下,纳米晶的温升要比铁氧体低7~8℃。当然纳米晶材料也是一种主要的吸波材料,作为国内主要的纳米晶材料供应商,为苹果、小米和华为的部分无线充电产品接收端提供纳米晶材料。
乘用车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实,并且正在不断发展和普及。
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用户,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,同时也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。通过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,无线充电技术使得电动汽车能够通过地面下的供电导轨接收电能,从而为车载储能设备供电,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有线充电,更加安全、便捷,并且能够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。此外,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,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充电方式中存在的“一桩难求”的问题。
然而,尽管无线充电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,但其应用和普及仍面临一些挑战。例如,无线充电的效率目前还比不上有线充电,成本相对较高,且安全性普及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此外,虽然无线充电设施的铺设成本较高,尤其是在改造现有建筑或路面时,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。
总的来说,乘用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逐步成熟,虽然仍面临一些挑战,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,无线充电技术有望成为未来乘用车充电的主要方式之一,为车主提供更加便捷、安全的充电体验。
无线充电仍然可能比有线充电慢一些,这是由于无线充电过程中存在能量传输损耗、功率损失的原因。使用低介电高导热绝缘氮化硼膜材可以提高WPC无线充的散热效果、不影响磁场减少能量功率损失,从而提升充电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