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FPC厂测试工作过的的人就知道,当我们在测试时很容易出现假点,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FPC线路板拿出来清洁下换个方向再重新放进去,重复几次若是出现的是同一个信息,那么可能真的有问题,可若是没有再出现错误,那么就是假点了,可是这是为什么呢?
原因有以下三点:
1、由于元件检测图像很少完全匹配模板,所以模板是用一定数量的容许误差来确认匹配的。如果模板太僵硬,可能产生对元件的“误报”
2、 AOI系统必须能产生错误处理和报警,误判率和缺陷检测灵敏度会受检查参数的影响,生产工艺变量越多,误判的可能性就越大,缺陷检测的复杂程度也越大,因此选择在印刷、贴片、回流焊后或波峰焊后进行检查,误判率会有明显的不同。
3、AOI设备虽然具有比人工检测更高的效率,但毕竟是通过图像采集和分析处理来得 出结果,而图像分析处理的相关软件技术目前还没达到人脑的级别,因此,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,AOI的误判、漏判在所难免。
目前AOI设备在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有:
(1)多锡、少锡、偏移、歪斜的工艺要求标准界定不同,容易导致误判。
(2)电容容值不同而规格大小和颜色相同,容易引起漏判。
(3)字符不清楚,处理方式不同,引起的极性判断准确性差异较大。
(4)大部分AOI对虚焊的理解发生歧义,造成漏判推诿。
(5)存在屏蔽圈、屏蔽罩遮蔽点的检测问题。
(6)BGA、FC等倒装元件的焊接质量难以检测。
(7)炉后测试由于过炉后电阻电容颜色及焊点与模板偏差较大,导致误判过多。
(8)多数AOI产品检测速度较慢,有少数采用扫描方法的AOI速度较快,但误判、漏判率更高。
AOI的误报和其自省的检测原理相关以外,也和被测的对象密切相关,,材料及制程很好,良品的集中度比较高,缺陷很少,那么AOI误报率也会很低;反之,处于良品及缺陷的之间的被测对象太多,则AOI就把这些疑似对象都给报出来了,误报率就会急剧上升。
AOI的误报比较多,请大家仔细看一看,如果“误报”的接近“良品”,说明要调试程序;如果“误报”接近“缺陷”,那么要调整设备或工艺。操作人员测的多了,确认的多了,要积累经验,要设备或程序人员配合一起把好质量关。